对于农户来说,种植农作物,等农作物成熟以后在市场上出售,获得收益。但是一般情况下,农户的收益是得不到保障的,可能因为种植成本上升,可能因为产量大幅降低,可能因为销售时市场价格偏低等等原因。农户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。
鉴于农户的特殊全体性,以及农业生产养殖对于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性,国家推出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来保障农户的收益。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可以通过保障农户的销售价格,或者保障农户的生产成本,或者保障农户的总收益等等因素,最终达到保障农户的养殖种植利益。
保障范围逐步扩大项目数量逐年递增
经过多年的发展,“保险+期货”覆盖品种不断增多,已包括玉米、大豆、生猪、鸡蛋、棉花、白糖、苹果、花生、大枣和天然橡胶等18个涉农品种,项目数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态势。在此过程中,参与“保险+期货”的期货公司、保险公司、种植养殖主体及其他市场主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。
根据期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,2016年以来,共有73家期货公司试点“保险+期货”金融支农模式,累计承保货值1346.1亿元。项目覆盖31个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的1224个县,覆盖农户538.7万户次,获得了项目所在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。因此,近年来,更多地方政府逐步开始主动联系交易所、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参与到项目中,项目申报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。
同时,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的保费来源也日益多元,从早期仅有交易所支持到交易所、各级政府、农户以及相关市场主体共担保费。近年来,地方财政支持意愿提升,保费补贴的比重不断增大。
模式优化升级进一步保障农户收益
近年来,“保险+期货”模式也在不断优化升级。记者了解到,2023年大商所推出的“银期保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,是“保险+期货”金融支农惠农模式的创新和升级版。该模式首次系统性引入龙头企业和银行参与,进一步探索解决融资难、售粮难的问题,为种植户提供了综合性金融保障,更好满足涉农经营主体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需求。同时,“银期保”项目也是进一步落实《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中“优化‘保险+期货’,支持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开发”的新举措。
欢迎有需要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保障的养殖户过来交流咨询。
【重要提醒】 转发本信息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,被转发超过20次,信息将自动置顶一周!